第两百章 定稿(一更)(1 / 2)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1181 字 2个月前

城南登瀛坊巷林宅。

夏日炎炎,省城已是进入了酷暑。

水井中这两头鲤鱼,自正式成了林家家鱼后,活得都是很滋润,虽没有经常投食,但井壁上的青苔已是足够鱼儿吃食了。鲤鱼肥大的鱼身在井里游动,鱼尾有力地一甩一甩的,调皮兜着圈子追咬着尾巴,周而复始,好似道家的阴阳鱼。

以往候忠书住在林宅时,忍不住贪嘴说了一句,看这鱼的动静,若抓来红烧,那滋味该多鲜美啊。

这话给林浅浅听见后,侯忠书就惨了,一个月来没被林浅浅使小绊子。

井边现在搭了凉棚,是土豪陈行贵的手笔,以往候忠书,黄碧友等在林家读书时,没少来这里。眼下走了凉棚却留下了,省城的夏日酷热,林延潮,林浅浅住的楼顶呆不住人,故而林延潮中午午睡后,就到这来读书,作日课。

井沿旁搁着一桶水,里面放着两颗大西瓜,是晚饭后,全家人用来消暑用的。

书桌的桌案边,林浅浅给林延潮煮一碗冰糖绿豆汤。现在冰糖绿豆汤上还冒着些许热气,树梢的知了一长一短的叫着,书案前林延潮一手拿着笔在纸上写,一手翻着书卷,笔停书页动,书页动则笔停。

从拜访林庭机回来后,林延潮一直在思考。

林庭机说得对,自己眼下年纪轻轻,只是一介秀才,别人不信服,书本完稿后刊发出去,扑街的可能很大。自己当然不是没想到这一点。所以想到让林庭机,与自己合著,借着他的名声一用。

当初阎若璩写尚书古文注疏时,也是四处请人指点,正是有几位大儒的认可。阎若璩的这本大作才能进一步得到众人肯定。只是忘斋先生不过是本府内治尚书的名家,终究不能与黄宗羲相提并论,所以到底会不会扑街还是两说。

至于其他名家大儒,自己也不识的,也无从请来指教,不过林延潮不管这么多。这本书写下第一个字起,他定下了先疑古再重建的基调。

疑古是第一步,重建是第二步,疑古是因,重建是果。尚书古文疏注。是他的第一步,尚书作注,是第二步。第一步不走完第二步怎么走?

学海浩瀚无边无涯,就算常人穷一生之力,都不能办到,自己精力有限,若非借着过目不忘,以及上一世的记忆。就是知道方向,用三十年也不一定能复制出尚书古文注疏这本书来。

既是如此,自己哪里还有那么多闲工夫分心。别人如何想。怎么想,认同不认同自己,那是别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

宁思一时进,莫思一时停,开始了就别停下来。这就是林延潮的坚持。

绿豆汤早已是凉了。夏日炎炎,午后正是好眠。林延潮额上汗水却点点下落,用笔点了点墨。继续在纸上沙沙地写着。

现在这本书尚书古文疏注,初稿已是定好,现在要修终稿。

初稿差不多十万字,下面要增删一些,言辞有的地方必须藏锋。自己疑古,也有人信古,故而言辞收敛一些,为自己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有的文章要留有余韵,写七分,藏三分,意思不要道尽了,道尽了就是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