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十五章 国有诤臣(2 / 2)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3050 字 2个月前

众庶吉士们都是称是。

林延潮不由失笑,他近来与这些学生聊得投机,不免有时也把讲堂当作了说书。

林延潮笑问:“昨日我讲到哪里了?”

众庶吉士们都是齐声笑着答道:“夭矫三松郁青苍。”

林延潮点点头,这时候见外头有声音道:“快,快,学士老爷又讲倚天传了,大家快来听听。”

然后就是一串脚步声,不少翰林院里的吏员,或者仆役就来到这里旁听,甚至有人搬了凳子,准备好茶水瓜子。

这时候林延潮照例不会介意他们旁听,而对于众翰林们而言,这也是他们一日馆课里最放松的时候,在这里大家说笑,林延潮是不会责备的。

林延潮于是开始说书:“却说张无忌知义父为少林寺所擒,故夜上少林寺打探……”

听着林延潮娓娓道来,众人都是听得入神。

从张无忌斗三僧,到后来化解恩怨,并与群雄协力抗元说了个清楚,然后为了屁股所处的位置,林延潮将最后结局改了改,将朱元璋骗过张无忌夺取权力,当上了皇帝。

改成了朱元璋用王霸之气征服了张无忌,张无忌认为朱元璋比他更适合坐天下,于是如虬髯客让李世民般,将天下送给了朱元璋,最后携美归隐。

如此的故事,放到后世绝对是剧毒,但在当时听林延潮说书的人,却觉得正当如此,再恰当不过了。

然后林延潮又道了一番太祖的功绩。

何为‘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何为‘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何为‘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最后林延潮言道,太祖一介布衣举兵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驱逐鞑虏,复我中华,故而三代以后,得国最正唯我大明也。

听到这里,众翰林与外间众人无不感动,不少人还落下泪。

宋亡之后,明朝日月重光,想到当年的屈辱,读书人意识何为‘华夷之辩’。

林延潮说完,当下退堂,离开时正好看到编修方从哲也站在一旁。

方从哲见了林延潮连忙施礼道:“下官见过学士。”

林延潮道:“方编修到学士堂来。”

方从哲一愕然后称是,随着林延潮来到内堂。徐显卿去内阁议事了,所以内堂里只有林延潮在。

“方编修,坐!”

方从哲提心吊胆地坐下。

林延潮忽道:“那日礼部试时,你为何向本学士揭发鬻卷之事?”

方从哲紧张道:“当时是侍晚生冒昧了,还请学士切莫见怪。”

林延潮笑了笑道:“其实当时有鬻卷之事,我心底已是知晓。”

方从哲目中透出讶然来。

林延潮继续道:“但是我当时斥责你,是不欲你卷入此事,事后我将你主动揭发考试鬻卷之事,暗中禀告给了王阁老,他对你秉公处事行为十分赞赏。”

方从哲差一点拍腿,原来如此,会试之后自己两度偶逢王锡爵,王锡爵都他都甚是看重,甚至这一次还亲自点名举荐自己去内书堂教书,原来都是这个缘故。

方从哲起身道:“学生对方某实有大恩大德,但方某愚蠢,不知为何今日方才示下?”

林延潮示意方从哲入座:“这鬻卷的事,你被我冤枉如此久,心底是不是对我有所怨怼?”

方从哲立即道:“侍晚生不敢。”

“真的?”

方从哲涨红了脸不能言语,林延潮朗声哈哈一笑道:“无论怨怼不怨怼,今日我告诉你此事,是要你知道,为我林某办事,我绝不会亏待他人,你内书堂的差事就是本官向王阁老举荐。”

对于一名翰林而言,教习内书堂是教导内宫太监读书识字,这些在内书堂读书识字,经过教导的太监不少都会被选入文书房,然后再经过历练后从文书房选入司礼监。

最后有机缘,就能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从一文不名的小太监跻身大档。

所以教习内书堂对于翰林而言,表面上不是很风光,但是实际上对仕途却有极大的好处。

当年礼部尚书潘晟能够入阁,就是因为他曾在内书堂里教习过冯保。故而冯保极力推荐他入阁,作为自己的心腹。

林延潮说到这里却顿了顿道:“但据本学士所知,你在内书堂却没有收受内监拜礼,也没有收任何内监的门生帖子,这是为何?”

不收门生帖子,就是拒绝承认师生关系。

方从哲听到这里喃喃道:“侍晚生……是侍晚生迂腐。”

对于方从哲而言这是与内廷结交的大好机会,他竟是推掉,这令林延潮对这年轻人生起欣赏来。

林延潮道:“既是如此,也就算了,方编修目光长远,故能洁身自好。”

方从哲还以为自己辜负了林延潮一番举荐,令他不快正要解释,却见林延潮道:“眼下天子不视朝已有一月之久,我欲上疏规劝陛下,你以为如何?”

方从哲连忙道:“此万万不可啊。学士此举虽是大义所在,陛下最恨人议论宫闱之事,此疏一上必遭重责。”

林延潮微微点头,方从哲见林延潮目光看向自己,咬咬牙道:“若是学士有意,不如将此博得清望之事交给方某,天下没有方某何足道哉,但却不可以没有学士。”

林延潮点点头,然后起身走到方从哲身边道:“你一个小翰林规劝,更是不济。你可知我为何要上书规劝天子?”

方从哲道:“侍晚生不知道。”

林延潮忽道:“我这几日在庶常厅所讲的倚天,你可是一次不少都在外听了,你可知本书还有另一个结局?”

方从哲初时听林延潮这么说颇为不好意思,他确实很喜欢倚天这个故事,但听林延潮说还有一个结局却生起兴趣来。

但见林延潮说起另一个结局,原来张无忌与群雄化解恩怨后,却发现朱元璋有意夺取天下。张无忌无意当皇帝,本要让出天下,却发现朱元璋害死韩林儿,又将昔日跟他同生共死打天下的明教教众大肆杀戮,连杨逍,殷天正都给害死。

张无忌愤怒之下找朱元璋质问,虽说朱元璋早有防备,但护卫却被张无忌全部打败。张无忌拿到朱元璋后迫他立誓不得忘恩负义,要以天下苍生为重,做一个好皇帝,否则随时可以取他性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终于有所收敛。

林延潮所讲的当然也不是原著里的那个爽文结局,但更切合本书宗旨。

什么是书中宗旨?屠龙刀中所藏乃兵法,手持兵法的人,可以驱逐鞑虏,解民于倒悬,当上皇帝。

而倚天剑所藏乃绝世武功,则可在旁监督。

方从哲听的目光一亮,他没想到这故事背后竟有如此深意。

林延潮道:“书中的侠义精神,与儒者之义相通,秦之所以二世而亡,在于皇帝权力不受制衡,此为法家‘尚上’之弊,而先儒所言‘尚贤’,又以何为贤?这也是一句空话。”

“后来董江都创‘天人感应’,以天意制约天子,但此道也不出于墨家鬼神之说。”

方从哲道:“故而本朝读书人以道统制约治统,我辈读书人以道劝谏,以正君心。”

林延潮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当今天子免朝,虽说不当,但也并非一定要上谏,唯独裁撤净军之事,刻不容缓,当谏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