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未来(1 / 2)

国士 衣山尽 1851 字 2个月前

盛夏即将过去,天气莫名其妙地冷了下来,并没有下雨。

这一年的秋天来得分外的早。

正值小冰河期最严重的时期,距离冶山刘良佐老营十五里的地方,孙元披着大氅立在一座小山上,放眼望去,突然发现四周都变成了黄色,草木都已焦枯。

冶山位于天长县境内,这里都是连绵的山地。之所以叫冶山,那是因为此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铁矿石。当地冶炼历史可以上朔到战国时期。

实际上,直到后世二十世纪,这里还在开采,直到矿脉掘尽,这才被改造成矿业公园供游人参观。

当然,这里的铁矿石的品位实在不怎么样,以明朝人的科技水准,炼一斤粗铁的成本却要大大地超过本身的价值。所以,这地方在两百多年前就停止冶炼,逐渐荒芜下去。

冶山位于天长东南,正好处于南京、扬州、凤阳三府的交界处,又是个高地,乃是战略要点,易守难攻。所以,当初刘春从泰州西逃之后就将老营扎在这里,刘良佐大军东进之后,也选择在此驻军。

孙元所立的山丘下是一片小平地,一条官道从平地上穿过将扬州和六合连接在一起。这里实在便宜,官道也有些荒废,在山上等了半天,竟然没看到几个行人。地全是小山丘,树木繁盛,人迹罕见,确实是一个伏击的好地点。

大军急行了一天一夜,终于抵达战场。此刻,在山丘上,三千多士兵正坐在地上假寐。大战之后,部队没有得到任何休整就奔袭百里,部队都有些疲惫了。

此刻,秋日的艳阳从树梢照射下来,班驳的光影落到士兵们满是灰尘的脸上。那阳光落到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的暖意。

在出发的时候,部队已经换了秋装,可所有人还是将身体缩成一团。

一呼一吸,口鼻间隐约有白气喷出。

阳光中,黄色的树叶摇曳不定,士兵身上的铠甲也在发亮,天地之间一片明亮的灿烂。

战马口上都装了辔头,正趴在地上不满地耸动着耳朵,骑兵小心地抚摩着它们的脖子。

看到铠甲的反光,中下级军官们小声提醒士卒在身上套上大氅,以免惊动了敌人。

“这小冰河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孙元苦笑着搓了搓已经被风吹凉的双手。据他所知道,明末这场小冰河期要等到康熙初年才能结束。

现在的北方因为天气实在太冷,农业已经彻底崩溃,地里的庄稼歉收得厉害,大量破产农民逃亡,遍地都是灾民。俗话说得好:无农不稳。

等到清初,天气逐渐暖和,农业得到恢复,国家才安定下来。而入关的满清才得到了汉民的认同,成为中原的主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康熙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千古一帝”,那是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好时期,老天爷都在帮他啊!

如今,北京已经落到建奴手中,如果没有东南的财富和大运河的漕运,他们在北京也立不了足。

如此一来,满清上层就有两个选择:一,和以往南下入寇一样,抢劫北京,席卷满城的金帛女子退回辽东;二,大军南下,进攻江南。

第一个选择最简单,反正建奴乃是渔猎民族,每次南下打草谷,不过是为了抢些过冬的粮草而已。问题是,随着他们在辽东所占的地盘越来越大,治下的百姓中汉民所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快,满族就变成了少数民族。

如此一来,后金很自然地从渔猎变成了农耕,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内无论是土地的耕作程度还是生活条件,都远远好过关外,没有理由再退回去。

而且,这是建奴第一次打下北京这座同时代最大的大都市。城中的繁华已经耀花了满清上层贵族的眼,他们已经没有退回辽东苦寒之地的想法了。

这一点,从他们进北京之后就开始跑马圈地,求田问舍上能够看出来。

满清这一回是真的想做这片东亚大陆的统治者。

那么问题又来了,北方已经破产,别说靠着北方的经济不足以支撑起满清政权。没有江南财富,没有漕运,北京城就会挨饿。

他们要想在北京占住脚,就必须拿下江南。

这就是历史的现实,是经济的力量。

实际上,就真实的历史来说,满清当年攻占北京之后,上层贵族就好象刘姥姥进了大观院,开始迅速地堕落下去,只想留在这座地上天堂享负,对于战争也没有多大兴趣。也许,效法当年的宋金对峙,划江而治是一个好法子。

可是,没有江南,北京就不能单独存在。

小冰河期、江南从唐朝迄今一千多年的开发,已经让长江南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