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2 / 2)

大汉女学堂 金佶 2959 字 1个月前

现在,钱汝君已经不能任性了。

要等这个城区,最后稳固下来,不靠吃相关的产业,也能发光发热,那中央水塔的重要性才能减低,那时候,有没有特殊的水,对这个地方,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

钱汝君从树上直接跳下来。

作秀这种事情,钱汝君在人前已经耳熟人强了。对于收买人心,她多少有了一点心得。反正,钱汝君要表演的,就是一个高高在上,但又和蔼可亲的神女。

下面的人当然不知道钱汝君此时的心思,看到钱汝君就这样跳了下来,大吃一惊,也不管自己的小身板,就想过去接钱汝君。

虽然是好意,但是挡住了钱汝君下去的通道,让钱汝君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只好在半空中使力,略为一廻转,才在旁边落了下来。

“……”钱汝君本来想骂两句,但想了一想,还真的不能怪她。因为,这心忠心护主的表现,而且是下意识地做出来,更值得称赞。

钱汝君只好吞吞口水,自认倒楣。

对她轻轻敲头道:“傻娘子,我又不是跌下来,而是跳下来。你要是被我踩死了,谁赔你一条命啊!”

“对不起,我错了!”

钱汝君的重要手下,没有一个是笨蛋,就算钱汝君不说,依照形式,也能明白她做了傻事,有点懊恼自己好心做了坏事。

“没什么好自责的,这也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我们回去吧!把开幕仪式主持完,皇帝的交待听完,我还有事情要做呢!”

钱汝君忍不住唠唠叨叨说道。

她也是利用这种方式,让身边多一点人知道,好给她一个提醒。

钱汝君骑上脚踏车,先走了。至于来叫她的小娘子,能安全走过来,自然也能安全的回去。估计她找钱汝君,也花了一点时间,梁欣怡应该等不及了!骑回去,会快一些。

第四一一章 祭天

等钱汝君看到梁欣怡,还有她前面的大祭坛都准备好了。就知道,她等得有多心焦了。但是当老大就有一个好处,不需要解释,不需要道歉,凡存在就是合理。对方还不敢给你摆脸色。

相对于梁欣怡,钱汝君的政治地位太高了。梁欣怡是大汉人,很有大汉意识。对官员是害怕的。也只有在中央水塔和钱家农场一亩三分地,她能作威作福。

而梁欣怡作威作福的权利来源,不是中央水塔区本身,也不是钱家农场,恰恰好是钱汝君给予的。

梁欣怡能怎么办?只能钱汝君大爷你怎么高兴,就怎么来?现在在场就没有一个人能说钱汝君怎么样的人,只能乖乖等着。而且还没脾气。钱汝君是神女的传说,在别的地方,或许有人不知道,但在中央水塔本身,绝对是耳熟能详的。而且最信奉的,恰恰是中央水塔的常住民。

这些人都会在家里摆个类似后世长生牌位的东西,来祭祀钱汝君。只不过,这个时代,没有木牌子,当然更不会有塑胶牌子,只有类似天圆地方的东西。但是又不敢跟皇帝抢生意,只好自己做点变化。

至于是什么变化,那这个时代的人,因为距离遥远,交通不变,没有沟通统一的机会。只好各自用各自的想像力,或者是他们村子里,有谁的样子做得比较好,得到保佑了,就学着他的样子来。

村村有各自的特色。

后世,因为交通的便利,倒失去了这种各有样貌的特色。

钱汝君既然已经回来,本来皇帝的使者,想要上前,先让钱汝君得到消息。

但钱汝君不想让大家等,硬是先主持了开幕式,这时候,已经傍晚。所有人的面目在傍晚略暗的天色下,就已经有点昏暗。钱汝君在这种气氛之下,觉得开幕式办得有点神圣。

基本上,每个人的表情,都很肃穆和期待,跟后世开幕式,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感觉。

钱汝君不知不觉认真起来。进行对她而言有点别开生面的开幕式。

诚心的祭天。虽然神明的名字不同,但对天地的敬意,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钱汝君的信仰,就是天地。对她来说,天地是生她养她的存在。钱汝君对天地有丝丝的感情,这是一种亲情。风霜雨露,皆是天地之爱,无情,却能让人春暖花开。

然后,台前,有一个大圆球,这个大圆球,是一个扳手的开关,机械原理,连钱汝君都不懂。现在,钱家农场有部分专家,专门在搞这种东西。

钱汝君按下圆球,圆球的连动,牵动了扳手,然后打开了阻挡电流顺利流动的管路,然后,电灯亮了。

整个新中央水塔区,逐步亮了起来。众人看着灯光,都是一脸虔诚。估计在心底,都在念着上苍保佑,神女保佑。

然而,新式鞭炮和烟花爆了开来。

钱汝君看着这一幕,心思有点复杂。后世的汉人比较和平,所以没有把鞭炮,烟花向火药发展,火药的兴起,算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

但大汉是一个强汉的民族。

儒家也没有一统天下,更重要的是墨家门徒,在与法家竞争失败以后,还没有死绝。也就是科研的火花,还在持续者。或许一些东西的提早出现,会让这些人在灭绝之前,爆出火花。免去死亡的命运。

当儒家统一思想之后,难免出现了固步自封的倾向,与春秋战国时代,遇到未有之变局的先辈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直到现在,儒家思想仍然在求新求变,完成他们对政治变革所需的思想改革。

法家思想,一直为当政者所用。但在表面上,除了秦以外,大部分的国家和朝代,都会披上别的思想的影子。法家本来就是儒家的变种,说起来,还是儒家的东西。当儒家站上政治制高点后,排除异己,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大部分的读书人,并没有什么哪一家的概念,但他们学习,大部分是师徒制,传承了哪一家思想的人,自然而然就必须成为这家的支持者。抱团取暖,要不然,他的思想可能会被斥为异端邪说,这对他们的学术帝位影响很大。

与别的时代不一样,大汉初期,读书人很受尊重,甚至大学者,可以翘起尾巴,不理皇帝、丞相。

皇帝、丞相是要名声的。一个坑害读书人的名头,对于他们的政治举措,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过,皇帝和读书人的关系,跟钱汝君没关系,毕竟,皇帝并没有把钱汝君当读书人,而当一个生产者、预言者,还有一个女儿。

如果女儿能产生利益,而不是支出,她认为皇帝不会放过这一种关系。

也就是说,钱汝君对皇帝本身,并不是全盘的信任。

不是钱汝君对刘恒有什么意见。而是任何人成为一个领导人,他的行为的一部分,就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而领导的群体和事务愈大,那这个不可控的因子就会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