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唐郑大战(2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1777 字 1个月前

内史令长孙安世言道:“眼下赵主率十几万大军屯于黎阳,观兵于洺州,不是正有南渡大河之意。”

王世充听众将议论,拍腿言道:“大将军以为朕不愿意吗?前一段朕命薛卿使赵,结果李重九不许也就罢了,还拐走朕秦,罗两员大将,这口气朕到现在都咽不下啊。”

杨公卿抱拳言道:“陛下乃是做大事的人,岂可拘泥于过去恩怨呢?眼下不论与李唐之战,胜负如何,请河北之援兵,势在必行。”

“何况此一时彼一时,要知道李渊这老贼得陇而望蜀,此次他大举伐郑,若给他平郑,必然伐赵,赵主乃是枭雄一般的人物,怎么会看不透这一点?”

邴元真言道:“只是怕李重九现在攻伐刘黑闼,无暇分身来援郑倒是真的,但无论如何,探探他的口风也是好的。”

王世充捏须言道:“邴,单,杨三位爱卿,说的有理,既然如此朕再派人使赵,杜爱卿,这一次你就替朕走一趟吧。”

吏部尚书杜淹出手言道:“陛下,微臣虽不如苏秦,张仪,但必当尽力而为。”

当日吏部尚书杜淹,带了厚礼,就从河阳坐一艘水军战舰,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到了黎阳渡上岸后闻之李重九正在大名,当下又坐船赶至大名。

杜淹肩负使命,丝毫不敢怠慢,一路行色匆匆在大名登岸后,得知赵军大军已从大名出发,要攻打夏军邯郸城,李重九亲自率军征讨。

当下杜淹更是直追到赵军行营之后,拜见李重九。

李重九一席戎装在身,听说郑国使者前来,就算不用想,也知道对方这时候来寻自己是为了什么。

军中薛万述言道:“郑国来使,必是为王世充求援兵一事。眼下刘黑闼未破,我军哪里有余力援郑。”

张玄素言道:“我军对于援郑之事,暂时有心无力,但也要交好一二,以坚定王世充抗唐之心。”

李重九言道:“就宣郑国使者入内吧。”

不久后,杜淹入营拜见。

杜淹步入赵军大营,此人还有很有来头,对方乃是关中大阀京兆杜氏的子弟,祖上不是任刺史,即是郡守,同时还是杜如晦的叔父。此人年轻时曾言说天子好用隐士,不如隐之太白山。于是隐居不仕,后隋文帝闻之后大怒,将他流放至江南,隋文帝死后才入朝为官。

而这位装逼失败的杜淹,也是吸取教训,不再装逼,十分恭敬地拜见李重九,言道:“现今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赵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若借古喻今,李唐其势最强,可比曹魏,郑国可比东吴,赵国可比西蜀,现今唐举兵临郑,唐军势大,而郑国难有转圜之地,兵马又不如唐军,局势艰危。”

“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赵不能独立矣。不如两家为盟,结为兄弟之邦,发兵救之,赵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

杜淹这番说辞酝酿很久,将眼下天下形势比作汉末三国,恳请李重九能出抗唐而援郑。

李重九闻言沉思一阵,问道:“未知郑主如何布置以应对李世民?”

杜淹也不隐瞒,言道:“精兵强将屯于洛阳,外则守襄阳,虎牢,怀州。”

李重九闻言点了点头,言道:“郑主与李密在洛阳交战多年,果真深通谋略,此虽非上策,但也是郑主眼下最好应对之策了。”

李重九所言的上策,则是不在洛阳,而御敌寻于洛阳周边决战,但王世充这大老粗,强以军阀身份上位,又杀了皇泰主了,弄得周边官吏,将领皆思弃郑而投奔李唐,所以导致王世充对于异姓大将不能信任,只好将军权交给几个亲族。

之后王世充准备集中精兵与李唐决战,能胜最好,不能胜就退守洛阳坚城,效仿当年与李密作战,利用洛阳大城与李唐死磕。但凭着一座孤城,断然不能自守,王世充于是在周边实行重点防御。

襄阳城,关乎南北之还要,还可联合梁王萧铣。

虎牢,不用多提,南连嵩岳,北濒黄河,乃是洛阳东面贯通河南,山东的通道,也是重要门户。

而怀州,则是王世充唯一在河北的据点,护翼河阳,阻止唐军水军,要沿着黄河随流直下,攻打王世充后方。

杜淹听李重九赞许王世充,当下大喜,言道:“那么赵王可否立即出兵援郑?”

李重九言道:“稍安勿躁,若要朕出兵援郑,那么郑主需答允孤三个条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