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1 / 2)

赘婿 愤怒的香蕉 4735 字 28天前

第七三四章 天地不仁 万物有灵(下)

下午的日光从天际落下,庞大的身躯卷起了风声,袈裟袍袖在空中兜起的,是如涡旋般的罡风,在猝然的交锋中,砸出轰然声响。

在这一刻,人们口中的佛王收敛了善意,如金刚怒目,奔突往前,凌厉的杀意与凛冽的气势,看起来足可碾碎眼前的一切敌人,尤其是在常年习武的绿林人眼中,将自己代入到这摄人心魄的挥拳中时,足以让人胆战心寒。不光是拳脚,在场的多数人恐怕只是触及林宗吾的身体,都有可能被撞得五脏俱裂。

而在这一瞬间,武场对面的八臂龙王,展露出的亦是令人心寒的战神之姿。那声平静的「好」字还在回荡,两道身影陡然间拉近。武场中央,沉重的八角混铜棍扬起在天空中,奋起千钧棒!

林宗吾的双手犹如抓握住了整片大地,挥砸而来。

那轰的一声响起时,令人头皮都为之发麻。

武道巅峰全力施为时的恐怖力量,即便是在场的大部分武者,都不曾见过,甚至於习武一生,都难以想像,也是在这一刻,出现在他们眼前。

兵器在这种层次的对决里,已经不再重要,林宗吾的身形奔突飞跃,拳脚踢、砸之间力道似有千钧,袍袖亦兜起罡风,面对着史进那在战阵间杀人无数的混铜棒,竟没有丝毫的示弱。他那庞大的身形原本每一寸每一分都是武器,面对着铜棒,转眼间砸打欺近,要与史进变成贴身对轰。而在接触的瞬间,两人身形绕圈疾走,史进棒舞如雷,在旋走之中劈头盖脸地砸过去,而他的攻势也并不只靠武器,一旦林宗吾欺近,他以肘对拳,以腿对腿,面对林宗吾的巨力,也没有丝毫的示弱。

尘埃飞旋,地面上石块在踩踏中破裂,又溅起来飞出去。除了这打斗之声,周围一时间安静得令人窒息,如果有十年前见过吕梁山一战的旁观者,或许就能发现,林宗吾此时的攻势如大江,如海潮,澎湃厚重,连绵不绝。

他的袍袖兜起罡风,身形挥砸中,一拳一招推起下一拳下一招,近乎不绝不尽。江湖之上武艺中原有长江三叠浪这种傚法自然的武艺,顺大势而攻,犹如大河巨浪,将威力推至最高。然而林宗吾的武艺已经完全凌驾於这概念之上,十年前,红提领悟太极的哲学入武道,她借力打力、卸力,将自身溶入自然之中,顺势寻找每一个破绽,在战阵中杀人於举手投足,至比武时,林宗吾的力量再大,始终无法真正将力量打上她。而到得如今,或许是当初那一战的启发,他的力量,走向了属於他的另一个方向。

操纵力量,掌控力量,如水流般的积蓄和爆发那巨大的力量。如漩涡海浪,又如大河绝堤,千万倾的洪流奔泻,对着眼前的敌人,不留任何余地的冲撞压下。这是顺应太极如水之后的至大破坏。

而面对着这样的力量,虽然史进在两人回旋对轰之中往往属於后退的那一个,却没有人认为他是处於下风,枪棒原本便是一寸长一寸强,在林宗吾排山倒班般的攻势中,他稳稳地将两人拉开在固定的距离里,棒影飞舞,同样将足可裂地崩石的攻击,不断地攻向敌人。

如果说林宗吾的拳脚如大海汪洋,史进的攻击便如千万龙腾。鲤鱼朔千里,逆流而化龙,巨龙有不屈的意志,在他的攻击中,那千万巨龙舍身冲上,要撞散敌人,又如同千万雷鸣,轰击那排山倒海的汪洋大潮,试图将那千里巨浪硬生生地砸溃。

两人的武艺皆已入道,走的又都是正面对撼的路子。在场千人纵然许多修为不够,此时竟也能隐约看懂其中展露出来的昂然意志。

多年之前林宗吾便说要挑战周侗,然而直到周侗杀身成仁,这样的对决也未能实现。后来吕梁山一战,观众不多,陆红提的剑道,杀人只是为救人,务实之至,林宗吾虽然正面硬打,然而在陆红提的剑道中始终憋屈。直至今日,这等对决出现在千百人前,令人心神激荡,壮阔不已。林宗吾打得顺畅,陡然间开口长啸,这声音犹如金刚梵音,浑厚高亢,直冲云天,往武场四面八方扩散出去。

众人都隐约明白这是注定名留青史的一战,一时间,满天的光华,都像是要聚集在这里了。

……

宁毅看着这一切,手指轻轻敲打着栏杆,低声说话,语气在远处那激昂的打斗中,却显得平静。犹如区隔於世界的另一端。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生活,两个人如何,一家人,一村人,直至千万人,如何去生活,厘定怎样的规矩,用怎样的律法,沿怎样的习俗,能让千万人的太平更为长久。是一项最为复杂的计算。自有人类始,计算不断进行,两千年前,百家争鸣,孔子的计算,最有代表性。」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礼,在当时他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用,其实从现在看过去,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他首先很讲道理。以德报怨何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使善恶有报的基本说法。在当时的社会,慕侠义,重复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正义很简单。后世所称的以德报怨,其实是乡愿,而乡愿,德之贼也。然而,单说他的讲道理,并不能说明他的追求……」

「孔子的论语里,有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鲁国有律法,国人若是见到同胞在外沦为奴隶,将之赎回,会得到奖赏,子贡赎人,不要奖赏,而后与孔子说,被孔子骂了一顿,孔子说,这样一来,别人就不会再到外面赎人了,子贡在实质上害了人。而子路见人溺水,对方送他一头牛,子路欣然接下,孔子非常高兴:国人往后必然会勇於救人。」

「而在这个故事之外,孔子又说,亲亲相隐,你的父亲犯了罪,你要为他隐瞒。这个符不符合仁德呢?似乎不符合,受害者怎么办?孔子当时提孝道,我们以为孝重於一切,然而不妨回头想想,当时的社会,地广人稀国家松散,人要吃饭,要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其实是家庭,那个时候,如果反着提,让一切都秉承公道而行,家庭就会破裂。要维系当时的生产力,亲亲相隐,是最务实的道理,别无他法*****《论语》的许多故事和说法,围绕几个核心,却并不统一。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只要一个统一的核心,我们会发现,孔子所说的道理,只为了真正在实质上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唯一的核心目标。在当时,他的说法,没有一项是不切实际的。」

宁毅敲打栏杆的声音单调而平缓,在这里,话语微微顿了顿。

「春秋之后,国家的范围扩大,渐渐发展,一个国家已经不是一城一地了。人们虽然拿起论语治天下,以直报怨却慢慢的在淡化,子贡赎人子路受牛不再被提倡,至唐时,国家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亲亲相隐也被限定了范围,谋反谋逆不可隐。我们说,以德报怨真的合道理吗?如果大家都说以德报怨,有一天你要报仇,岂不是会被大家阻止?然而在实质意义上,国家越来越大,一个地方的人到另一个地方,你不了解旁边的人,他说报仇,你如何查证?如果大家都性情刚直,以直报怨,社会反有可能过犹不及,在实质上崩溃。所以当国家有千万之民,官员、执法又不可能时时到位时,弱化民众的性情,成为实质上长久的道路。」

「春秋战国,秦汉晋唐,至於如今,两千年发展,儒家的代代改进,不断修正,是为了礼吗?是为了仁?德?其实都只是为了国家实质上的延续,人在实质上得到最多的利益。然而论及对与错,承业,你说他们对还是不对呢?」

方承业蹙着没有,此时却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宁毅看着武场上的打斗:「两千年了,亿万人生了又死,任何国家,区区两百年的延续。论及对错,承业,圣人论对错的方法,与乡愿是不同的。」

他微微的,叹了口气:「世人皆愿意相信对与错的判定,普通人面对事情,问一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相信按对的做一定会好。譬如何时务农,我们在最好的日子插秧,剩下的放归天意,简单明白,对吧?」

宁毅笑了笑:「两千年前,孔子与一群人或许也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讨论怎么样过日子,能过下去,能尽量过好。两千年来,人们修修补补,到现在国家能延续两百多年,我们能有当初武朝那样的繁华,到终点了吗?我们的终点是让国家千秋百代,不断延续,要寻找方法,让每一代的人都能够幸福,基於这个终点,我们寻求千万人相处的方法,只能说,我们算出了一条很窄的路,很窄很窄,但它不是答案。如果以要求论对错,我们是错的。」

「孔子不知道怎样是对的,他不能确定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但他反覆思考,求真而务实,说出来,告诉别人。后世人修修补补,然而谁能说自己绝对正确呢?没有人,但他们也在深思熟虑之后,推行了下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这个深思熟虑中,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善良而心存侥幸,他严肃认真地对待了人的习性,严肃认真地推演……反面如史进,他性格刚直、信兄弟、讲义气,可推心置腹,可向人托付性命,我既欣赏而又敬佩,然而赤峰山内讧而垮。」

「什么对,什么错,承业,我们在问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人面对这个世界是艰难的,要活下来很艰难,要幸福生活更艰难,做一件事,你问,我这样做对不对啊,这个对与错,基於你想要的结果而定。但是没人能回答你──世界知道,它会在你做错了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更多的时候,人是对错参半,你得到东西,失去另外的东西。」

「人只能总结规律。面对一件大事,我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一步是对还是错,但我们知道,错了,非常凄惨,我们心中恐惧。既然恐惧,我们反覆审视自己做事的方法,反覆去想我有没有什么遗漏的,我有没有在计算的过程里,加入了不切实际的期待。这种恐惧会驱使你付出比旁人多无数倍的心力,最终,你真正尽力了,去迎接那个结果。这种恐惧感,让你学会真正的面对世界,让人学会真正的责任。」

「试想一个普通人,经营一摊子生意,他很善良,看着身边一切都和乐融融就行,他不在乎三姑六婆在里面拿了钱,不在乎自己兄弟在台面下有私心。有一天生意垮了,他说,我就是个普通人,我善良有错吗?设想有一天,这个人要经营一个国家……」

「回到插秧上,有人今天插了秧,等待天命给他丰收或者是饥荒,他知道自己控制不了天气,他尽力了,心安理得。也有人插了秧,他对饥荒非常恐惧,所以他挖水渠,建池塘,认真分析每一年的天气,灾害规律,分析有什么粮食灾害后也可以活下来,千秋百代后,也许人们会因为这些恐惧,再也不必害怕天灾。」

「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但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态度是最对的。孔子是对的,他针对当时生活的条件,提出了真正可以运作下去的,最大的良善。圣人不仁是对的,他们求真而务实,不会提出不能运作的善良。唐时安史之乱,有将领张巡守睢阳,围城无粮,他将小妾先杀给将士吃了,然后让士兵吃城里的人,守到最后,战死疆场,甚至他也是对的。」

宁毅顿了许久:「然而,普通人只能看见眼前的对错,这是因为首先没可能让天下人读书,想要教会他们这么复杂的对错,教不了,与其让他们性情暴烈,不如让他们性情软弱,让他们软弱是对的。但如果我们面对具体事情,譬如泽州人,大难临头了,骂女真,骂田虎,骂饿鬼,骂黑旗,骂这乱世,有没有用?你我心怀恻隐,今天这摊浑水,你我不趟了,他们有没有可能在实质上到达幸福呢?」

宁毅拍了拍方承业的肩膀:「未来的几年,时局会愈发艰难,我们不参与,女真会真正的南下,取代大齐,覆灭南武,蒙古人可能会南下,我们不参与,不壮大自己,他们能不能幸存,甚至不说将来,今天有没有可能幸存?什么是对的?未来有一天,天下会以某一种方式平定,这是一条窄路,这条路上一定鲜血淋淋。为泽州人好,什么是对的,骂肯定不对,他拿起刀来,杀了女真杀了饿鬼杀了大光明教杀了黑旗,从此天下太平,只要做得到,我引颈以待。做得到吗?」

「战争就是对子,一定会死很多人。」宁毅道,「多年前我杀皇帝,因为很多让我觉得认同的人,觉醒的人、伟大的人死了,杀了他,是不妥协的开始。这些年来我的身边有更多这样的人,每一天,我都在看着他们去死,我能心怀恻隐吗?承业,你甚至不能让你的情绪去干扰你的判断,你的每一次犹豫、动摇、计算失误,都会多死几个人。」

「你只能冷静地看,反覆地提醒自己天地不仁的客观规律,他不会因为你的善良而宽待你,你反覆地去想,我想要达到的这个将来,死了很多很多人的将来,是否已经是相对最好的了。是否在死去这么多人之后,经过没有倾向的客观计算,能符合万物有灵这个倾向性的结果……」

……

武场上,豪壮刚勇的打斗还在继续,林宗吾的衣袖被呼啸的棒影砸得粉碎了,他的双臂在攻击中渗出鲜血来,滴滴飞洒。史进的肩上、手上、额角都已受伤,他不为所动地沉默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