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总统(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01 字 26天前

总统有权否决议案,国民议会同样有权在否决了经过修改的议案之后,对议案进行再次修改。

按照法律,总统只有两次否决权。

也就是或,在议案第三次交由国民议会进行讨论表决通过之后,如果再遭总统否决,国民议会将自动启动弹劾总统的程序。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总统遭到弹劾,二是国民议会提前解散。

席存瑞知道,真要走到这一步,肯定会是第一种结果。

原因很简单,即便是他所在的政党内,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对他在这一年里的软弱表现感到极为不满。

也许,和平已经维持得太久,大部分人都渴望战争。

生活秘书把咖啡送来的时候,顺带送来了当天的早报。因为席存瑞往常都是在七点左右起床吃早饭,而现在还不到六点,所以早餐还在准备之中,总统可以在吃早饭之前翻看当天的报纸。

几份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昨天的事情,即中国当局在联合国发起的提案。

对席存瑞来说,看报纸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因为他知道的是内幕,而报社记者知道的不过是表象。

从根本上讲,危地马拉内战只是表现,而不是内幕。

推动这场危机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中德矛盾,二是中国的内部矛盾。

中德矛盾自然不必多说,只要能让中国出血的事,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乐意去做,而在幕后支持危地马拉政府军的并不是墨西哥,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或者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通过墨西哥来支持危地马拉政府军。在危地马拉内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为危地马拉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武装了一支规模将近五十万的政府军,而危地马拉的人口总量也不过两千万。在一九六二年,联合国通过了针对危地马拉的军事禁运决议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通过走私等途径,向危地马拉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在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共向危地马拉提供了近五十万吨军火,使危地马拉政府军在内战中保持着微弱优势。

可以说,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暗中支持,危地马拉的内战早就结束了。

只是,中国的内部矛盾也不容忽视。

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中国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军工集团渴望得到一场战争,一场能够让军火生产线运转起来的战争。

大战结束之后,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军事工业。

大战期间,中国有十八条坦克生产线、二十二条飞机生产线、二十六家能够建造战舰的造船厂、还有每年能够生产上千万吨弹药的兵工厂。大战结束之后,三分之二的军火生产企业成为了历史,要么破产、要么被兼并。到一九六五年,中国的坦克生产线已经缩减到了六条、飞机生产线缩减到九条、大型造船厂仅剩下七家、兵工厂则只保留了四家,军火生产能力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问题是,中**队的订单、以及有限的外贸,依然供养不起如此多的军火工厂。

主要就是,没有战争,中**队根本没有更新武器装备的动力,而军队弹药库的容纳能力又极为有限。

至于军事外贸,那些处于和平中的盟国更没有扩军备战的意愿。

显然,只有一场战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的军事工业集团送去新的订单,让军火生产线开动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席存瑞根本无法抵抗。

国民议会中,那些叫嚣着战争的议员,无一例外的全是军事工业集团的代言人,而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肯定会将矛头对准总统。

席存瑞已经尽了全力来阻止战争爆发,可依然是徒劳。

他觉得很累,只想合上眼睛睡上一觉。生活秘书把早餐送来时,席存瑞浑然不知,似乎已经睡着了。

当然,总统没有睡着,只是闭着眼睛思考问题。

战争似乎不可避免,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扭转局面呢?

“小王,”席存瑞叫住了刚走到门边的生活秘书,“去备车,等下送我去密云。”

“好的,知道了。”生活秘书愣了一下,这才离开书房。

他知道,总统要去找几个人,几个有能力扭转乾坤的人。(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