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多谢父亲体谅!(1 / 2)

大明官 随轻风去 1367 字 21天前

王通虽然不住求饶,但仍是被拖了出去,还是被王承义带来的王家人拖出去的。王通死活不明白,为什么王承义老爷会丝毫不念及旧情分和王家面子,对着方应物几乎是任取任求?

他不知道,王承义这次来到榆林城,正是被方应物请过来的,甚至干系到一些巨大的利益。在这笔利益面前,他王通只是毫无价值的蚂蚁而已。

这还要从边市说起,这些ri子有很多商家都到榆林城来寻找机会,并想走动方应物的门路。可是方应物一概不接受宴请和送礼,仿佛对边贸利益毫不动心,大家只能望而兴叹,感慨方小相公太有洁癖。

其实方应物不是没有想法,他虽然不是贪财的人,也没想将银子当做追求目标,但自从穿越以来ri子一直过的贫穷,为此苦头不少吃。如今面对自己一手促成的边市,方应物还是萌生了从中赚一笔钱的念头。

毕竟错过了这个村就没下个店了,以后若进入官场,总不能靠着贪赃枉法来赚钱罢。再说这是他亲自创出的商机,利润若都让别人赚走,心态也不容易平衡。

可是最大问题在于,组织人力、资金、货物,并如期将货物运到榆林参加边市交易,然后将马匹、皮毛、珠宝等货se运回内地,最终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这个过程是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很考验综合实力。

方应物在西北势力略显单薄,信得过的人手也远远不足,很难面面俱到的搞定所有事情,而且他并没有多余jing力去做。

所以此时最需要的是可靠、有力的合作方,为此方应物琢磨几ri后,便想到了陕西三原的王家。如今王家也算是一门亲戚了,与别家素不相识的比起来还算略微可靠一些。

早在过年前,方应物就打发了熟悉边情的王敬前往三原,并带了一封亲笔信给王家的族长。当然,信里面完全就是单纯的问候,方应物不可能落下什么证据在纸面上。

至于真正要传达的内容,是通过王敬口信捎带去的。方应物的话很简单,五月份榆林要开边市,人傻钱多速来从今天王承义的反应看,王家对这件事还是非常热心的方应物察言观se后,暗暗想道。

王通不过是方大秀才用来试探的工具而已,若非王家热衷于边市,王承义怎么会如此低姿态?

确实也如此,与边贸数以万计的利润相较,一个王通无足轻重,王承义当然不可能为了王通坏掉方应物的心情。

所以说,王通这种小人物,最可悲之处不在于其分量轻,而在于他过度积极表现的心理,把自己分量看得很重要。

人人都有无力的时候,方应物也当过最底层的仓库书办,但却不能认不清自己的地位。不适当的突出表现只会招来反作用,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却说王承义主动处置了对方应物大不敬的王通,缓和了屋中的气氛,此后便对方应物介绍起王家状况:“这几十年天下承平,陕西商人辈出,多出自三原、泾阳、朝邑、渭南、绥德这些地方。我们王家虽然也称得上三原望族,但向来耕读传家,却没有什么经商的传承。

不过近年来家大花销大,倒是想在商贾之事上有所经营,以供奉家中用度。不过比起那些先行一步的同乡,王家真有些迟了。

如今陕西商届有两项最大买卖,一是与西番的边贸,二是响应朝廷开中之法,向边镇输粮,然后去关东、江淮支盐销盐。但已各成气候,我王家都很难插手做大。

所以年前听闻应物小哥儿使人来传话,说是要在边市中收利,家父欣喜若狂,此乃天赐良机也!如果经营得当,只怕要成为盐法、西番之后的又一大陕西财源。

故而没出正月,家父便让我急忙出了家门,到这榆林来与你见面。家父说了,这是应物小哥儿帮衬给王家的机遇,王家必将尽力而为!”

王承义的话很坦率,坦率的超出方应物的想象。他实在没有料到今ri只是与王家首次会面,这王承义却如此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