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1 / 2)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960 字 20天前

应天府辖下八县,而朱由栋为了此次清查,准备了四百支工作队。如此密度,不要说县了,就是县下的每一乡,都能保证有至少一支工作队。

“各位队员,奉殿下教令,我们这一队负责的是应天府高淳县的广通乡。此地水网密布,湖泊环绕,出产极为丰富的同时,也是周边各地货物的主要运输节点,自古以来就有七省通衢的美誉。不过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土地,多为各级官商所觊觎,其人员流动也极大。总之,本队的工作复杂程度,比起其他很多队来说,都要高很多。而这,正说明了殿下对我等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扎实完成此乡的清查工作,以不负殿下对我等的厚恩!”

“老师(队长)放心,我等定当竭力不负殿下厚望。”

1612年5月21日,方山学校资深教师张文华率领一支工作队,进驻高淳县广通乡。

从1606年进入方山学校开始,张文华已经执教六年了。按照太孙殿下定下的规矩,方山学校普通学生学制就是六年。六年之后,绝大多数学生或者去横海卫从军,或者进入方山杂货铺、大明海贸、大明药业等公司任职,又或者进入方山实验室进一步提高。

当然,也有一些确实对八股文有天赋的学生投身科举。对这样的学生,朱由栋一般是送上程仪,然后让他们返回原籍参加童子试。在1611年的各地府试中,方山学校一共有二百二十三人参考,有一百三十五人都获得了秀才功名。其成材率之高,顿时震惊了整个江南。以至于到1612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除了继续定额招收一千名孤儿或者流民外,朱由栋也不得不再划出三百个名额,让江南的一些达官贵人富商们,把他们的子弟送入方山学校——当然,这种学生就要收学费了,而且价格极高,每年一千两白银!即便如此,还是有各级官员、商人们为了一个方山学校的入学名额打破了头!

不同阶层的学生混杂在一个班级后,当然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至少在新学期开学后,接到新班级的张文华、李国俊等人只觉得头痛异常。

在方山待了六年,张文华得到张以诚等人的指点,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获取了举人功名。但他却完全熄了去北京参加会试的念头。用他的话说,举人的身份只是让他自己自由一些,其他的就不用再追求了。这辈子,他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好好的为太孙殿下教书育人。

这次人口清查,上方要求各班级至少抽调一名教师出来带队。张文华三人商量后,认为一年级新生在语文这一科上不过是学习三百千,这样简单的课程,李国俊、黄志刚两人基本都能胜任。所以张文华就主动报名,并成为了一支工作队的队长。

来到广通乡后,张文华直接找到了当地乡长。

中华帝国历代王朝,一般皇权都不下县。这会儿所谓的乡长,当然不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而是当地的富户们推选出来的:广通乡商贸繁盛,不设一个乡长是不行的。

“见过张队长。”

“乡长客气,敢问乡长贵姓?年龄几何?任职多少年了啊?”

“当不得贵,在下姓马,名明。今年三十有五,得诸位里长推举,出任此地乡长已经有七年了。”

“哎呀,马兄弟二十多岁就出任乡长,看来在此地相当有威望嘛。不错不错。”

“不敢,都是附近乡亲们信任。”

我信任你个鬼呢。还不是你是本地的土霸王,家里地最多,钱最多,狗腿子最多。不然你能当上如此膏腴之地的乡长?

不过张文华到底在方山那种各路英杰齐聚的地方泡了六年,这基本的城府还是有的。他面色和蔼的道:“马兄弟,本队来此的目的,想来你也是清楚的。”

“是,重查人头嘛,应该如此,应该啊。小弟一定大力配合张队长。”

“好,马兄弟,还请你通知下去,让本乡的一十八位里长和一百九十三位甲长,明日到此地来集会。”

“是,小弟这就马上派人下去通知。”

元末明初的时候,天下户籍全部完蛋。老朱为了重建户籍,采取的是先人口普查(户帖)、建立里甲制度和身份财产认证(黄册),最后才是土地普查和登记(鱼鳞图册)。

而朱由栋呢?由于黄册的彻底完蛋,他不得不把老朱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这第一步当然是重新进行人口普查。

此时的明朝,其国家机构基本健全,天下秩序也算稳定。所以这一次人口普查,朱由栋和老朱比起来,既有优势,也有更大的难度:里甲制还在,还勉强在运行。说优势,自然是可以通过里甲长提纲挈领。说难度,当然是因为这个时候的里甲长们几乎手里都不干净,很大程度上,他们往往是阻碍这次人口普查的最直接的一个阶层。

不过无论如何,这工作队下基层的第一步,当然是要找来当地的基层干部,宣讲政策,落实任务。

22日下午,211位里甲长都来了,无一人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