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电学研究转向(2 / 2)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750 字 20天前

有了伏打电池做基础,电学理论的发展才进入了快车道。

1820年,安培定律诞生,电流有了基本单位。

1826年,欧姆定律诞生,电阻有了单位,电路的铺设有了基础。

1831年,第一台电报机在俄罗斯诞生。同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电力能够得以实用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1832年,第一台基于电磁感应理论制造的发电机诞生。

1834年,第一台电动机在俄罗斯诞生。

1837年,五针式电报机投入实用,有线电报诞生。同年,莫尔斯电码诞生。

1851年,第一条链接英法的海底电缆投入使用。

1860年,炭丝灯泡诞生,之后爱迪生持续将其进行改良,电灯实用性不断提高。各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到了1932年,日本人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这是世界各国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灯泡。

1876年,贝尔以专利申请到达时间比同行格雷早两个小时,获得电话专利。电话进入人类的生活。

1882年,英国人发明了变压器。

1885年,美国西屋公司改良了变压器,使其得以投入实际运用。

1889年,西屋公司开建第一个为大众广泛服务的大型发电厂,1892年正式发电、送电。完整的电力体系至此有了基本雏形。

1891年,自动交换机诞生。

1895年,马可尼无线电报技术投入实用。

1896年,特斯拉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营......

翻开电学的斑斑历史,在感叹一代代人杰前赴后继,发现、发明诸多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能相对容易的看到,电学的发展,在1799年伏打发明电池前进展非常缓慢,基本上都是理论的积累。但自从有了电池,科学家有了稳定、安全的电力来源后,电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就迅速的在理论、通信、照明、电力设备、电力动力等诸多方面全线取得突破!

所谓电磁感应理论,说的简单点,就是把一根铜丝的两头,分别绑在磁铁的正负极,形成一个闭环回路。然后用一根金属棒在磁铁的正负极之间不断移动。随着磁力线被不断切割,磁通量变化,就会形成感应电流。

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个回路存在,只要金属棒在不断的移动切割磁力线,那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感应电流。

毫无疑问,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人类驯服电力,将其投入实用的最重要的理论。有了这个理论,机械能就可以转化为电能。但是,在没有磁学、电学理论支撑,没有电池这个电力储存设备的支持。直接从电磁感应理论开始做起,这是空中楼阁。

然而,朱由栋穿越前早就把电学发展的历史忘了个一干二净,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电磁感应这个伟大的发现了。所以,他想到要弄电学的时候,直接抛出了电磁感应理论,却把李之藻的研究虚悬在了半空!

这也难怪人家这么多年都拿不出成果了。

不过,到底是穿越者,他虽然不是电学大家,但到底是在实际生活中看到并且使用了诸多电学装备的。所以,在仔细听完李之藻的介绍后,他思考了很久,然后开口道:“李先生,朕觉得,可能前些年给你的那个电磁感应理论,有些超前了。听你刚才的描述,目前我们的电学研究,还缺乏稳定、安全,并且可以储存的电力。因此,朕的意思,莫不如你把先前的那个理论暂时放下,全力研发可以储存电力的装备。这个东西,朕先取个名字,就叫电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