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降书(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2699 字 16天前

李中易并没有劝降符昭信的打算,符昭信既是国舅,又是败军之将,如果现在就降了,将来何以立足於天下?

当然了,李中易并没有杀掉符昭信的愚蠢想法。客观的说,杀掉敌方的统军大军,只会增加李家军西进的阻力,而没有半点好处,智者所不为也。

更何况,符昭信是李家军的雏形,破虏军的第一任都指挥使,有了这一层渊源,不仅不能杀,反而需要更加的优待。

符昭信的被生擒,其实充满了戏剧性。当城门被轰破之后,符三领着符家将,拚死将符昭信带回了兵马总管府。

当时,符昭信被城门楼上滑落的瓦片砸晕了。当李家军攻进兵马总管府的时候,符三听见“活擒符昭信”的呼喊声,索性放弃了抵抗。

就这么着,朝廷的京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博州知州——符昭信,就落入了李中易的手上。

经过李中易的针灸诊治,符昭信顺利的苏醒了过来。但是,符昭信是严重脑震荡,将来的后遗症,李中易也没把握根治。

毕竟,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脑部又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哪怕是现代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於严重脑震荡的后遗症,也没人敢说完全了解。

“信诚兄,李某既然有志於统一华夏,收复幽云,就必须拿下开封城。如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李中易见符昭信依然装睡,他也懒得多说废话,直接挑明了来意,“想必信诚兄心里应该非常清楚,以李某的军力,若想取了开封,不敢说易如反掌,至少也有九成的把握。若要保住令姊和令甥的性命,李某只一个要求,完整的保护好我的大兄景胜公。”

李中易扔下这句话,掉头就走了,根本没必要说太多。

符昭信是个极其难得的明白人,博州的迅速陷落,朝廷五万精锐禁军,还是在守城的状态下,一天之内全军覆没,如此的惨败应该可以敲的醒他。

俗话说的好,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符昭信提早好几个月到了博州,各种守城的措施,按照兵法上的要求,全都一一做得相当到位了。

然而,青铜火炮的横空出世,将武器的代差效果,完整的呈现在了符昭信的面前。

说白了,李家军攻取博州城,那是名副其实的正面碾压,打得符昭信完全没有还手自力,更别招架之功了。

大家都是很现实的聪明人,说破了嘴皮子,都不如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走一遭,成者王,败者寇,道理就这么的简单。

符昭信如果真的想通了,一定会主动写信给符太后,让亲妹妹务必善待黄景胜。

假如说,黄景胜有什么不测,李中易必须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到那个时候,就看符家人承受的起,那惨烈的后果么?

曾几何时,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和李中易关系很铁的,也有那么四五个。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纯真的感情,完全经不起利益的考验。五个铁杆兄弟之中,有四个自己开着豪车住着别墅,就是不肯还钱给李中易。

正因为这段不堪的往事,哪怕李中易已经无限接近於大周第一人的位置,和黄景胜、王大虎患难与共的那段稀有感情,值得格外的珍惜。

李中易回到三堂,望着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政务公文,不由一阵头疼。

家大业大的好处,自然是多得数不清楚。然而,尽管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建立审批制度,极大的精简了需要亲批的公文,政务公文却依然与日俱增。

李中易摇了摇头,归根到底,还是授权机制出现了问题。

按照李中易的理解,主要是把职权范围划定,然后定好审批的流程,谁承办、谁审批,谁监察,谁上报,也都落实到人,需要本人签批的公务,应该逐步减少才对。

然而,报到李中易案头的公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多,这就说明,下边人的贪污受贿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之后,出现了始料未及懒政现象。

所谓懒政,也就是只要职责范围内没有划分清楚的政务,就一推了之,惟恐没吃上猪肉,反沾了一身腥臊。

以前,有韩湘兰和叶晓兰在内堂协助写节略的时候,公文虽然很多,但李中易只需要对照着节略,抽查正文即可。

如今,韩湘兰和叶晓兰都被留在了齐州内宅,李中易的身边只有一个木头人一般的李翠萱,这么一来,他就被文山和纸海拖累了歇息或是玩乐的时间。

两个多时辰后,李中易终於将案头的政务公文,全部批阅完毕。他刚伸了个懒腰,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楚雄捧着一大叠公文,一瘸一拐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