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后继有人(2 / 2)

逍遥侯 大司空 3164 字 16天前

再一次,当着所有官兵的面,张三正提升李继孝为棚长。

对此,李中易即使想找碴,也无话可说。

不过,李中易从长子李继易的脸上,踅摸到了一丝紧张的情绪,他不由微微一笑。

让两个儿子同时进入新编陆军,就是想要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万里河山,最终会花落谁家,就看儿子们的真本事了。

第一协正式成军之后,接下来就是筹建第一镇了。

如今的新编陆军,一个镇的实力,相当於一个军。满编后,第一镇的总兵力,将达到三万人左右。

这个也是有现实依据的。

大军北伐的时候,三万人的部队进军,不仅后勤压力比十万大军小了N倍,而且两万多支燧发枪齐射的威力,足够契丹人喝好几壶的了。

按照李中易的计划,到时候,只需要派出两个镇的陆军,反季节性的东西夹击契丹国。只要每年来上这么一回,过不了几年,契丹人就会被拖垮拖瘦。

金国崛起的时候,完颜阿骨打十年灭辽。李中易也打算花五到八年的时间,彻底解决掉北虏的长期军事压力。

就在李中易琢磨着,让第一协的官兵们,见见血的时候。高丽国那边忽然传来了,农民大规模叛乱的消息。

这些年,李汉帝国养兵的粮食等物资,基本上都是由高丽国的农民们提供的。资源取之於外,李汉帝国内部的农民们,才有可能越过越富裕。

问题是,高丽国区区几百万人而已,却养活了李汉帝国的三十万禁军,被盘剥的有多厉害,是可想而知的重。

李中易也早有心理准备,如此沉重的负担,高丽国的农民和士绅们,冲早有一天会爆发。

现在,陆军第一协正好训练成军,嘿嘿,拿高丽国的暴民试试刀,这主意其实蛮不坏的嘛!

於是,随着李中易的一声令下,整个李汉帝国的战争机器,也就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锺表一样,快速且精准的运转了起来。

别的都没啥,只是薛太后听说,两个年纪最大的孙儿,要去参加高丽国的平叛,就很有些不乐意了。

薛太后拉着李中易,说:“大郎和二郎,还小呢,就这么送上了战场。万一刀枪不长眼,他们的母妃可怎么活下去啊?”

李中易笑着安抚薛太后,说:“娘,他们两个都在参谋部里,和张三正在一起呢,哪有什么危险可言。”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薛太后扯紧了李中易的手,怒道:“你少来骗我,大军出征在外,兵凶战危,不管是在哪里,都有丢掉小命的可能。”

李中易自然不可能和老娘说实话了,他笑嘻嘻的说:“娘,您就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庇佑。您儿子我,十八岁就开始领军了,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不下几百场战役,却毫发无伤,可见佛祖一直在保佑着我呢。”

这个倒是实话,也是李中易运气好,这么多年的战争生涯,竟然没有一次受了重伤。

在李中易的软磨硬泡之下,薛太后只得点头答应了,但是,也提了个条件,两个亲孙儿出发之前,必须回宫来住几天,陪她这亲祖母多说说话儿。

老娘松了口,李中易自无不允的道理。

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随着陆军队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林仁肇亲自主持的海军造船厂,也早就在江南的明州,全面铺开了。

关於造舰,李中易还是走入了一个误区,他太希望看到英国的风帆式战列舰了,成天琢磨着越过风帆式巡洋舰,直接进入战列舰的时代。

结果,反而拖慢了造舰的进度。

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人才主导。

林仁肇接手造舰事务之后,并没有马上在明州展开造舰行动,而是拿着皇帝拨的巨款,大肆购买产自吴哥王朝的柚木。

林仁肇长期担任水师大都督,南唐的造船厂里,各种造船的材料之中,唯有吴哥王朝出产的柚木,更加坚固耐用。

隔行如隔山。

李中易此时还不知道。 与采用欧洲橡木制造的风帆战列舰相比,采用缅甸柚木制造的风帆战列舰舰体更重,但结构也更加坚固耐用,成本还低了好几十倍。

林仁肇在奏章里说,刚开始的起步阶段,与其好高务远,不如脚踏实地的先造出三层甲板两层炮舱的巡洋舰。

在吴哥王朝,柚木的大森林,一望无际,可谓是取之不尽。

物以稀为贵,这柚木一多,就不怎么值钱了。林仁肇下定金,向海商们高价订购吴哥的柚木,主要成本就是海运的成本。

林仁肇办事踏实认真,又是水师专家中的专家,是真专家,不是砖家,李中易把海军的建设交给他去办,自然是放心的。

只是,李中易在私信里,也给林仁肇出了个金点子。可以买一大批吴哥柚木的小树苗回来,就种植在琼州或是东南部沿海的气候适宜的地方。

等几十年后,这些柚木大量成材了,帝国的造舰成本,又会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