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90 字 1天前

“诸公随天子西迁,并非寡廉鲜耻,为富贵依附董卓,而是扶助天子。为天下事,有据理力争,不惜以身赴汤镬者,如杨文先、张伯慎;有欲手刃董卓,为天下除害者,如伍德瑜、何伯求;有委屈进谏、欲有所匡益者,如荀慈明与邕。但像王子师这样一心依附董卓,甚至与吕布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实属罕见。孙将军,你若不信我,可以等冯子正回来,问问他。”

蔡邕显然很生气,最后不忘刺孙策一句。

孙策却没心思和他呕气。他暗自盘算着时间。历史上,董卓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王允此刻又与吕布来往密切,应该是已经合谋刺董,这时候建议董卓派手下最能打的将领徐荣和牛辅率领五万精锐分道夹击南阳,很可能目的并不是逼袁术就范,而是调虎离山。

当然,这并不代表袁术没有危机,只要董卓活一天,王允能否像历史上一样翻盘就是未知数,而两路大军进逼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不能挡住徐荣和牛辅,让这五万西凉兵进入南阳,南阳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事。

别说是他,就算是老爹孙坚面对徐荣、牛辅和五万西凉兵,一样要跪。

怎么才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孙策侧着身子,附在周瑜耳边,把蔡瑁刚刚从曹操那儿刺探来的消息说了一遍。周瑜眉头轻蹙。“可信吗?万一那些骑兵并没有离开南阳,而是在附近游荡呢?”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都不什么好事,我们必须尽快发起攻击,拿下宛城。”

周瑜点点头,突然眼光一瞥,连忙拱了拱孙策。孙策一转头,正好看到蔡邕愤怒的眼神。他赶了那么远的路,睡眠严重不足,眼睛里全是血丝,突然被他这么一瞪,还真有些吓人。

“先生说完了?”孙策慢慢坐直了身子,面不红,心不跳,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自觉。

“长者在座,你倾身私语,难道是对我所说的不屑一听吗?”

孙策哭笑不得。这老书生来劲了是吧,处处针对我?你说些什么啊,不就是说王允的不是吗。我算是看明白了,王允把你赶出长安,可能就是嫌你话太多。后来杀了你,也是怕你乱写一气。

“先生,我和王子师没见过面,也不知道他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无从评价。先生的义愤,恕我不能感同身受。不过,我劝先生不必如此激动,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功过留与后人说。先生还是保重身体,你可别忘了,你毕生最重要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呢。”

蔡邕迟疑了起来,眼神疑惑。“你知道我毕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孙策笑了,站起身,搓搓手。“先生,我有一个建议,如果先生觉得可取,那就请后将军去安排。如果先生觉得不可取,就当我胡说八道,如何?”

“什么建议,说来听听。”袁术又一次抢话。蔡邕眼珠转了转,又没反对。

“天下大乱,关中不用说,已经被西凉羌胡占据,不是读书之地。关东也好不到哪儿去,青徐大战在即,陈留是必争之地,你想回家也未必能行。后将军战南阳,就是想平定天下,重致太平,不过看这形势,恐怕不是三年五载就能解决的。不过有我们这些武夫守南阳,荆州还是很太平的,你举家迁往南郡也行,客居也行,可以闭门著书,也可以开馆讲学。一切费用,你都不用担心,自然会有人赞助。如果没人赞助,我包了。到时候你给我美言几句就行,哈哈哈,我孙家虽然出身卑微,总比曹操那个阉竖遗丑强一点吧。”

蔡邕的眼角跳了跳,没吭声。他想说孙策不能和曹操比,可是在袁术面前,他这么说和找打没什么区别。袁术可不是什么知书达礼的人,惹恼了他,当场翻脸是完全可能的事。他避实就虚,打断了孙策。

“你还没说,我毕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呢。”

孙策笑得更加狡黠。“先生,你这使命是什么,我就不直说了,但是我可以保证两点:第一,笔墨纸砚,我给你提供最好的,将来你写完了,我帮你传播天下,流芳千古。第二,如果有机会,我可以亲自杀奔长安,不仅将你自己私人收藏的书籍带回来,还要将王子师抢救的那些兰台秘书带回去,供你参考。先生,我说得够明白了吗?”

蔡邕又惊又喜,离席而起,两步跨到孙策面前,紧紧地据住孙策的手。“此……此言当真?”

见蔡邕前倨而后恭,袁术一脸茫然,看看蔡邕,又看看孙策。“伯符,你在说什么?”

阎象摇摇头,哭笑不得。“这孙郎,还真是有些门道。”

第153章 我有一计

蔡邕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当然是著史。

蔡邕是诗赋大家,被人称为汉赋的殿军。他是书法家,飞白书被评为神品。他是音乐家,焦尾琴是文人雅士喜闻乐道的故事。他的经学水平一流,曾批定五经,刻熹平石碑,传抄天下。

但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是著史。他已经为此准备了很多年,《独断》就是为作史写的一部分札记,是后世研究汉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流放朔方之前,他就写好了十志。如果不是他被王允杀掉,《后汉书》根本不需要等到两百年后由范晔来完成,成为前四史最后完稿的一部。

立德立功立言,对于蔡邕来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立言。立言不是写几首诗就能立言的,那都是小道,不值一提,能让他立言的除了注经就是写一部史书,特别是一个朝代的完整历史。某种程度上来说,著史甚至比注经更接近立言的目标。注经的人很多,但史书通常只会留下一部。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宁愿受腐刑也要完成《史记》,而蔡邕被杀前也表示愿意接受断足的刑罚,只求让他留下性命,完成汉史的写作。

孙策说,我提供给你最好的笔墨纸砚,我为你夺回藏书,还包括王允带到长安的朝廷档案,除了写史还能有什么用处?这是蔡邕的梦想,一听到孙策这句话,他就无法矜持了。何况孙策说得没错,天下大乱,著史又是一项大工程,非十年之功不能完成,不仅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还要有充足的财力供应。长安、陈留都不行,襄阳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

消除了蔡邕的心防,孙策接着询问长安的情况,特别是董卓身边有哪些文臣武将,徐荣、牛辅手下有哪些将领和谋士,有多少人,现在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的粮草由哪里供应,一一问清。蔡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又主动要求进城劝降曹操,避免袁术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增。

孙策知道蔡邕书生气又犯了,就算曹操和他关系很好,但曹操为袁绍出力,一旦蔡邕进了城,曹操知道袁术面临内忧外患,肯定会死守宛城,拖死袁术,才不投降呢。

孙策给袁术连使眼色。袁术还不太明白,阎象却明白了孙策的意思,连忙起身阻止。

“先生一路辛苦,还是先休息吧,保重身体为要。”

不说还罢,阎象这么一说,蔡邕立刻觉得浑身酸软,也没心思去看曹操了,出营去休息。

大帐里又恢复了死寂,比蔡邕来之前还要寂静。心腹之患未解,强敌又至,怎么看,袁术都没什么活路可言。当此危机之际,阎象也没心思和周瑜较劲了,对袁术恳切地说道:“将军,事不宜迟,还是退守襄阳吧。抢在徐荣赶到之前,加强襄阳城防,至少可以保南郡、江夏不失,收拾江南,还有一战之力。”

袁术斜靠在案上,将指关节扳得啪啪响,眼神一会儿凶狠一会儿沮丧。他想了好久,摇摇头。“元图,退守襄阳是老成之计,但就这么放弃南阳太可惜了。南阳富庶,人口众多,又有铁官,一旦落入徐荣之手,我们就很难再夺回来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言放弃。”

阎象劝道:“将军,南阳的确很重要,一旦丢了南阳,不仅我们无法北上,关东诸侯也无法西进。如果牛辅再攻取洛阳,形势很可能又会恢复到去年的模样。可是我们守不住啊,曹操摆明了要死守宛城,我们如果全力攻击,就算攻破了宛城,宛城被打残了,也无法坚守。我军攻打庄园已经与诸家结仇,他们也不可能支持我们。没有他们的支持,那些新降的士卒能用吗?”

袁术苦笑,转头看向周瑜。“公瑾,你说呢?”

周瑜沉吟不语。他不同意阎象的意见,也和孙策通过气,要坚守南阳,但如何坚守,眼下还没有商量,面对袁术的问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孙策见状,只得挺身而出。“将军所言甚是,元功先生说的是老成之计,将军应该派人加强襄阳的城防,做最坏的准备。”

阎象垂着眼皮不说话,脸色却缓和了些。他对周瑜、孙策印象一直不好,觉得这两人少不经事,乱出主意,但主要目标是周瑜而不是孙策。在他看来,孙策还不足以被他当作对手。现在孙策又改了称呼,尊称他为先生,建议袁术听他的建议,这让他很有面子。

孙策话锋一转,又道:“可是南阳不能轻易放弃。”

阎象霍然抬起头,瞪着孙策。“孙将军,内有曹操,外有徐荣、牛辅,怎么守?”

“徐荣、牛辅还在几百里之外,什么时候到,谁也说不准。再说了,武关、鲁阳都是险关,只要防守得当,他们没那么容易进南阳。”

阎象很不高兴,逼问道:“怎么才能防守得当?现在就这么多人马可用,你要攻宛城,就没更多的兵力守武关、鲁阳。你要分兵守武关、鲁阳,别说攻宛城,能不能挡住曹操的反击都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