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645 字 1天前

袁绍摩挲着刀环,心隐隐的疼,就像有一只蚕在啃食心脏。

田丰坐在他对面,将手中的杖轻轻搁在一旁。他原本很不安,话说出了口,反倒放松下来。形势不由人,袁绍能接受就接受,不接受,他也没办法。

听天由命吧。

袁绍用眼角余光看到了田丰的神色变化,心中更加烦闷。冀州人占尽优势,稳如泰山,他们不怕他不答应。事实也是如此,兖州已残,青州半得,幽州岌岌可危,他现在能倚仗的只有冀州。如果冀州人再三心二意,他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光武帝当年大概就是如此。他娶郭圣通又岂是心甘情愿,只是迫不得己罢了。若非如此,登基后又怎么会那样报复河北人。以前觉得光武帝无情,河北人委屈,现在看来,也许是河北人自取其咎,狂妄地挑战皇权,这才激起了光武帝的怒火。

今年的屈辱,将来必用鲜血清洗。

袁绍深深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抬手示意侍者取些酒食来,然后向田丰挪了挪,靠在案上,苦笑道:“元皓所言甚是,我正打算与元皓商量。今年发生了很多事……”袁绍刹那间觉得难以启齿,不由自主的停顿了一下,很快又咬咬牙,平静地说道:“未能及时向元皓请教,以致如今左右支绌,还望元皓不弃,恕我疏忽之罪。”

田丰惊讶地看着袁绍。他有很久不见袁绍如此诚恳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袁绍也不催他,静静地看着他,脸上的笑容越发真诚,就连眸子里的冷都掩饰得非常好。田丰吁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平复下来,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

“主公所言甚是,眼前形势的确不太妙。不过,主公亦不必过于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纵观典籍,古今凡成大事者,无不身经磨难,远者如大舜,近者如高皇帝。”

袁绍配合地点点头,谦虚了几句。“我岂敢与这两位前贤相提并论,只愿元皓不弃,为我指点迷津。”

田丰慨然点头。“敢借地图一用。”

袁绍从案前抽出地图,起身送到田丰面前,顺势在田丰面前坐了下来。田丰见袁绍如此恭敬,几乎要落下泪来。他强忍心中激动,指着地图讲解起来。

“中平以来,天下大乱,先有黄巾,后有董卓,时至今日,天子西迁,关东混乱,南有孙氏父子,北有公孙瓒,东有陶谦,西有董卓余孽,主公四面受敌,形势不容乐观。不过……”田丰顿了顿,干咳了两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用袖子抹了抹嘴角,又将酒杯重重地顿在案上。“此强弱转换之机也,不可不察。”

田丰说得兴奋,没注意手下的力道,“呯”的一声响,袁绍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直起身子,恼怒地看着田丰。田丰却意气慷慨,浑然没有注意到袁绍的不悦。袁绍愣了片刻,忽然反应过来,心中大喜,连忙提起酒壶,将田丰的酒杯斟满。

“元皓,详言之。”

“老子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孙氏父子出身寒微,不得天下之望,以诈力而取三州,其民虽服而人心不固,自顾不暇,又岂能却敌于境?是故孙坚守浚仪,太史慈守任城,吕范守睢阳,未战而屈,其不能进亦明矣。”

袁绍若有所思,不禁点头赞同。他原本担心纠缠于幽州战事,不能兼顾,孙策会主动进攻兖州,听了田丰的分析,他意识到这个可能性并不大。秋收未毕,孙坚就进驻浚仪,加固城防,迁徙百姓,分明是打算据城坚守,并无主动进击之意。

或者说,孙策并非不想,而是不能。三年多了,孙策连豫州都没稳固,不得不倚重严刑峻法,以武力压制豫州世家,时刻提防着内部生乱,又哪里有余力进攻兖州?

田丰说得有理,这是强弱转换之机。孙策看似咄咄逼人,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冀州看起来四面受敌,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悲观。孙策三州在手,兵力却和我相差无几,便是明证。

没有世家支持,没有足够的钱粮,他就无法征召足够的兵力。他派人鼓动公孙瓒与刘虞争斗,正是自知不敌,所以才要将我的注意力吸引到幽州。可公孙瓒不过是我的手下败将,他又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是刘虞无能,一战而败,公孙瓒此举不过自寻死路而已。孙策也许能争取一两年的时间,可是他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等我拿下幽州,挟幽州精骑之威南下,孙策除了投降,只有退守江东了。

他花那么多心思造船,应该就是为了守住长江天险吧。

袁绍嘴角挑起一丝冷笑,心中突然平静下来,顿时有一丝飘飘然。

什么小霸王,跳梁小丑耳。

见袁绍出神,眼神有些飘忽,田丰咳嗽了一声。袁绍回过神来,连忙示意田丰接着说。

田丰接着分析道,孙策需要时间巩固豫州、荆州、扬州,自己力量不足,就必须合纵连横,寻找盟友,谁能成为他的盟友?陶谦,公孙瓒,还有贾诩,只有他们愿与孙策同流,这些人尽管他们身据一州,却得不到当地世家的支持,反而因手段残暴引起了民愤。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孙策提供钱粮帮助。孙策自己都捉襟见肘,哪有钱粮支持他们?可是不支持又不行,只能割肉补疮,难以长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辈无一例外都出自寒门,非以义交,乃以利合,之所以能同舟共济,不过因为主公强大,非如此不能敌。若主公内固以君臣之义,外诱之钱粮之利,远交近攻,不过数年,必能一一击破,如拾芥耳。”

袁绍轻轻捻着手指,笑道:“元皓高瞻远仰,置天下于指掌之中。得元皓之助,我之幸也。”

田丰抚须而笑,颇为自得。

这时,帐门一掀,郭图走了进来,风尘仆仆,神情疲惫。他扫了一眼田丰,随即和袁绍交换了一个眼神,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拱手施礼。

“主公,我回来了。元皓兄在为主公指点迷津么?有什么高见,能否说来听听,也让我长长见识。”

田丰一见郭图这副不阴不阳的模样就不舒服,反正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多留无益,便起身向袁绍告辞,扬长而去。袁绍吩咐侍者送田丰出帐,自己一把拉住郭图的手臂。

“公则,如何?”

“幸不辱使命。”郭图笑逐颜开。“甄家答应了,愿为主公效劳。”

第1180章 唇舌之利

袁绍大喜过望,拉着郭图入座,催他快说。

从春季袁谭战败,郭图就在劝袁绍警惕审配等人,当时袁绍没有放在心上,随着秋季攻势的筹备工作逐步展开,袁绍发现受制于审配等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才意识到郭图的先见之明。为了摆脱这种情况,他接受了郭图的建议,在冀州寻找更多的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同样受到审配等人压制的冀州中小世家。在冀州内部培植势力,既不会引起审配等人的警觉,又可以增强袁绍的实力,无疑是当前最佳选择。

郭图负责情报工作,对冀州世家最了解,这项工作也很自然地落在他的肩上。袁绍大军开拔,离开邺城后,郭图就离开了大营,一路经过赵国、常山、中山诸国,最后是河间。路线与袁绍的行军路线重合,只是他提前一步,以为大军前锋为借口,避免引起审配等人的注意。

两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郭图走遍了这几个郡国的中小世家,与其中一大半人达成了协议,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其中效果最显著、收获最大的就是中山国无极县的甄家。

无极甄家出自甄邯。甄邯是孔子十四世孙孔光的女婿。孔光官至丞相,有了这门亲事,甄邯的仕途非常顺利。但人心苦不足,当孔光致仕后,甄邯不甘心失去靠山,便投转当时风头正劲的王莽,最后成了新朝的开国功臣,官拜大司马,封承新公,一时风光无限。

只可惜新朝太短命,甄家的风光也转瞬而逝。因为这段附逆的污点,无极甄家迎来了长达百余年的黑暗期,连甄家自己都不愿意提这段故事,甄邯墓碑上只有汉太保的官职,丝毫不提在新朝的风光。直到现在,甄家依然背负着沉重的过去,仕途一直不畅。上代家主甄逸官不过上蔡令,久久不得升迁,郁郁而终。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袁绍的邀请,甄家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答应了郭图的建议,愿意支持袁绍,提供粮草、辎重,与袁绍结秦晋之好。甄家有五个女儿,大的二十余,最小的十三,随便袁绍挑。为了确保这件婚姻能成功,甄家还送了郭图一大笔礼,请郭图从中美言。

甄家仕途不畅,但甄家经营有道,家产丰厚,算得上无极第一豪强。即使是在这样的乱世,甄家依然积谷满仓。对袁绍来说,这才是他眼前最需要的。

收人钱财,替人办事,郭图自然要把甄家大夸特夸,听得袁绍都心动了。甄家最大的污点是附逆,可是对袁绍来说,这算什么污点。

“你见到甄家五个女儿了?”

“见到了。甄家五女,个个姿色不俗,但最出色的却是小女儿甄宓,不仅知书达礼,而且贤惠天成,命相尊贵。甄家曾为其请相者刘良品鉴,刘良言其贵不可言。”

“刘良?你见过吗?”

“我见过。”郭图早有准备,把事情的经过一一说来。袁绍心动不已。在这种时候,能为儿子迎娶一个面相贵不可言的女子,这本身就是一个吉兆。如果说有遗憾,那就是他最喜欢的袁尚太小了,适合娶妻成亲的袁熙并不是他希望托以大事的继承人。

袁绍犹豫不决,眼神闪烁不停。“公则,你觉得甄家愿意等五六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