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984 字 1天前

“这少年……真狠。”赵云叹息。“水火无情,他能将水火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将来必是白起一般的名将。只是杀心太重,难有善终。”

夏侯兰看看赵云,欲言又止。赵云将陆议与白起相提并论,是不是太夸张了?

“撤吧,到下游看看,也许能救一些人。”赵云拨转马头,下了沙丘,踏着浊浪,向东急驰而去。夏侯兰等人紧紧跟上,三千多骑士,个个闭紧嘴巴,没有人说话。

……

收到陆议的消息,徐盛立即下令进兵,水师将士顺水而行,黎明时分到达浚仪。

黎明的阳光很灿烂,眼前却是一片狼藉,充满死亡的气息。浚仪城外的水已经退去,被水泡过的地面积满了淤泥,根本无法行走。浚仪城头戒备森严,大门紧闭,也没有出城的意思。几段残堰耸立在城外,五六个巨大的豁口让残堰看起来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口中的牙齿,虽然看起来狰狞,却没什么杀伤力。残堰顶部还有不少冀州军将士,他们也许是被吓傻了,明明地上的水已经不到膝深,他们却不敢下来逃命,龟缩在堰顶,绝望地看着到来的水师,摇晃着请降的白旗,跪倒在泥泞之中。

残堰向东,尸体渐渐多了起来,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河中,更多的在河岸,这些冀州军将士大概还记得河岸在哪里,拼命想爬上去,也成功了,却没能逃出生天,溺死在岸边。不少人纠缠在一起,就像生死仇敌,但熟悉水战的徐盛知道,这是人在求生本能驱动下的愚蠢行为,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这些冀州军将士徒劳的想拽住任何东西,包括同伴,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丧生。

水火无情,洪水带来的恐惧比刀剑更能摧毁人的意志。陆议在陈留城下一把火摧毁了三万陈留世家的部曲,这一次又用洪水摧毁了荀衍、董昭的五万大军,而且水还是荀衍、董昭自己筑堰蓄起来的。他来不来其实不重要,当他出现在中牟的那一刻,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经过浚仪时,徐盛停住船,向城头的陆议挥手致意。陆议站在城头,在火中的照耀下,脸色明暗难辨,一半光明,一半黑暗。徐盛心头涌过一阵莫名的不安,仿佛城头卧着一头猛兽,正欲择人而噬。

虽然他知道陆议面相儒雅,一点也不威猛,甚至有些羞涩。

第2039章 再败

荀衍的遗体在白羊陂被发现,已经泡得发胀,撑起精致的南阳鱼鳞精铠,显得格外雄壮。

也许因为这套鱼鳞铠太重,他一直沉在水下,两天后才浮上来,逃过了一劫,徐盛没能找到他的尸体,无法确认他的生死,让陆议的战功少了几分成色。陆议接到回报时也有些遗憾,但他很快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淡然自若的写了一封军报,派人送往旋门关,然后安排人找开城门,清理城外的淤泥。

徐盛的水师参与善后工作,尤其是河道。他在河道中央发现了两段陶管,陶管一头埋在泥中,一头露在外面,沿着水流的方向铺设。陶管的直径并不统一,进口大,出口小,像个漏斗。徐盛最近半年在黄河中作战,来回多次,一看就明白了这个陶管的作用。他只是好奇陆议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

陆议轻描淡写的说道,衡水都尉袁敏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束水冲沙的道理,还进行了模拟验证,我只是应用了这个成果而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何况特意埋的陶管。当然,这里面也有偶然的成份,如果不是荀衍急着完工,大堰的宽度勉强够用,不够厚实,也不至于崩塌得这么彻底。

徐盛暗自感慨。为了准备进入黄河作战,他也看过那篇论文,但他就是没想到能这么用,几节陶管就毁了荀衍的心血,毁了袁谭进军豫州的计划。吴王重视技术,不仅花重金建木学堂,还高俸养着徐岳那样的学者,真正理解其中的人并不多,陆议无疑是其中一个。他在吴王身边几年没有虚度,包括朱然在内,这些少年的起点都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少年侍从已经成为名将的摇篮。

自己是没什么机会了,但儿子还有机会。徐盛决定,再过两年,等儿子徐楷满十岁,就将他送往吴王身边做侍从。

徐盛收起轻视之心,虚心向陆议请教。陆议这次邀徐盛助阵,也算是欠徐盛一个人情,否则战果不可能这么大。只不过徐盛也是孙策身边的侍从骑士出身,论年龄辈份,比他还长半辈,他也不敢托大,委婉的建议徐盛多读战纪,多读各学堂出的文章,尤其是技术类的。技术的特点就是精准,这和作战有异曲同功之妙,只要找准那个点,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奇迹。

徐盛一一记在心里。他看了很多战纪,而且不是一次,几乎每一份战纪都烂熟于心,但各郡学的文章他几乎不看,尤其是木学堂的文章,他觉得那些和他没什么关系,辎重营的匠师看看就行了。现在他知道这些文章可能比战纪更有用,以后要多花点心思。要不然还没等功成名就,就要被这群天才少年碾压了。

……

袁谭趴在荀衍已经变了形的遗体上,失声痛哭,涕泪交流,如丧考妣。

郭图呆呆的站在一旁,脸色灰白,白发苍苍。从收到大堰决堤,荀衍失踪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怎么说话,两三天时间老了近十岁,脸上皱纹密布,鬓边原本花白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妆颍系最有希望成为名将的英才夭折了。本该是他大放异彩的一战却成了他的最后一战,而且是以这种耻辱的方式。他忽然有些明白荀谌的选择。荀谌见识了孙策的实力,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取胜的机会,所以坚决不肯接受袁绍的任命,宁可在许县屯田处做一个文吏。

天下形势已定,还是郭嘉选对了人啊。家乡就在咫尺,但自己却没机会踏足了。

沮授眉头紧蹙,心情沉重。几日之内接连受挫,张郃病倒,荀衍阵亡,士气低落,连袁谭、郭图都乱了方寸,继续攻击豫州已经不现实。

接下来怎么办?一向足智多谋的沮授也没了主意。自从出兵以来,每一步都出乎意料,计划一改再改,如今已经面目全非,连他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

为什么两个刚刚出战的少年却有如此惊艳的表现,是偶然还是必然?孙策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这样的英才还有多少?当年建讲武堂让他拥有了大量的曲侯、屯长级中下层将领,如今又出现了惊才绝艳的方面之将,再加上精良的军械,还有谁能挡住他的步伐?

能决定他走多远的只剩下一个因素:粮食。一旦他拥有了足够的粮食,他将横行天下,无人可以匹敌。

沮授忽然打了个寒战,脸色为之一变。孙策也许暂时没有足够的粮食远征冀州,但兖州却在他的兵锋之内,豫州兵越过睢水,就可以将战线推进到兖州,水师可以截断大河,辽东的太史慈随时可以跨过大海,进入青州,包抄后路。前后夹击,就算不进攻,他们也会被困死在这里。

沮授上前一步,扶起抚尸痛哭的袁谭。“使君,请节哀,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

袁谭吞声道:“公与,大势已去,还有什么可以努力的吗?休若虽逝,犹有我哭,明日谁来哭我?”

“所以你不能死啊。”沮授苦笑道:“虽不能攻,犹可以守,再不济……也能降啊。”

袁谭愣住了,睁着一双泪眼,狐疑地打量着沮授。“……降?”

郭图也突然回过神来,脚下一动,准备跨步上前,却又生生忍住了。投降也许是个办法——有郭嘉从中斡旋,他至少能保住性命,说不定还可以得到重用,荀谌不是升任屯田中郎将了么——但投降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问题,尤其是冀州世家与兖州世家最看重的土地。谈得好,投降不失为求全之计,谈得不好,那可能就是众叛亲离,里外不是人。

尤其是袁熙还在冀州。如果冀州世家不肯投降,决定拥立袁熙,那袁谭的前景就堪忧了,二十万军心动摇的冀州军随时可能哗变。再加上一旁的朝廷和刘备,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天子拜刘备为左将军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天子对袁谭已经失去了信心,改而联合刘备。刘备只有半个幽州,不足以对抗孙策,他很可能会趁乱图谋冀州。

内忧外患,一不小心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公与,你这是何意?”郭图压抑着内心的不安,沉下脸,厉声喝道。

第2040章 以守待变

沮授没心情与郭图争论。他清楚荀衍阵亡已经摧毁了郭图的意志,此刻的郭图已经没有任何指望,汝颍系的人才走的走,亡的亡,就凭他一个年过半百的书生无法和冀州系争衡,全身而退,安享晚年,怕是他唯一能期望的事。色厉内荏不过是最后的尊严而已,毋须反驳,也不值得反驳。

沮授只是看着袁谭,掩饰不住焦虑。

袁谭收泪,缓缓站起,吩咐司马懿安排人来收敛荀衍的遗体,走到一旁。“公与,你跟我来。”

沮授紧紧跟上,躬身领命。

郭图本想跟上去,想想又停住了。他看着垂手站在一旁的司马懿,没好气的说道:“仲达,你不是说没问题的吗?”

司马懿愣了一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比郭图还要震惊。他是亲眼看到荀衍巡查大堰的,可以说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没敢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但大堰就这么崩塌了,就在成功在望的时候。如果不是徐盛的水师来得那么及时,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是人为的,怎么看都像是意外。

“小子仔细想来,要说破绽,只怕只有一个破绽。”

“什么破绽?”

“时间紧迫,荀将军只能利用之前的旧堰,或许陆议在那些旧堰中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