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204 字 1天前

没有战利品,就不能以战养战。以区区千人之数,既不可能攻取宕渠,也不可能攻击曹操率领的主力,而山里的部落也无法长期提供粮食、物资。

几个军侯一商量,由罗蒙出面,向黄忠汇报军情,并提出一个建议:将十支游击分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附近,配合徐晃作战;一部分深入渠水以西的山区,到安汉、阆中一带活动,切断那几个县对曹操的支持,宣传新政,争取民心。

看到这个报告,阎圃很惊讶。这些曲军侯、屯长不仅精通战术,还有一定的大局观。他们居然能注意到汉水一线的阆中、安汉等县对曹操的意义。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普通的军队中,都可以独当一面,为千人之将。

阎圃明知这么做对世家不利,却还是表示了赞同。他越来越清楚,曹操不可能是皇帝陛下的对手,败是必然的,问题只是他还能坚持多久。既然如此,巴西人就没必要和他一条道走到黑了。

黄忠接受了阎圃的建议,批准了罗蒙等人的请求。他又委托阎圃给诸族写信,希望他们认清形势,不要一错再错,丧失最后的机会。

阎圃欣然领命,随即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封信,命人送往各县。

徐晃攻占八濛山,曹操被迫率领主力回援,双方僵持不下,对巴西形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虽然黄忠未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毕竟翻越巴山、沔水,长途运输消耗巨大——可是谁也不能否定有这个可能。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两面下注虽然消耗很大,却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办法。

于是,运往黄忠大营的粮食、物资渐渐多了起来。除了送粮送钱,还有人主动提出派兵助阵,却被黄忠拒绝了。他现在勉强能维持已有的大军,养不起更多的人。况且他也看不上那些部曲的战斗力,来了也帮不上忙。

当然,黄忠的话说得很客气,表示暂时没有战事,不需要兵力。如果诸族愿意帮忙的话,可以派人到宣汉,协助李严修整道路,迎接援兵入巴。

得到了巴西大族支援的粮食后,黄忠没有急于进攻,而是连本带息,首先偿还了宣汉附近百姓的欠粮。人以信义为本。春耕在即,这些百姓都需要种子,如果耽误了农时,很可能就是一年没有收获。

不仅如此,黄忠还派出数千将士,分散到各山各谷,帮助百姓整田耕种。

巴地多山,平整的土地不少,耕地也是以梯田为主。从荆襄来的将士并不习惯这种耕种方式,再说他们大部分人毕业即从军入伍,对农活也并不擅长,只能帮着做一些辅助的活,比如修桥修路之类。

不过他们的到来却让当地的百姓很意外。他们平时都在山里,很少出门,难得看到这么多人,而且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虽然是兵,个个身强力壮,打起架来都是高手,却一个赛一个的客气,甚至比本地的汉巴百姓还要客气,未语先笑,和蔼可亲。

很快,这些年轻的士兵就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特别是那些待嫁的姑娘,一下子觉得有了目标,而且大有挑花了眼的节奏。

之前徐晃劫粮造成的恶劣影响渐渐消除,百姓们认可了这些来自中原的吴军,也对黄忠和那位远在中原的皇帝陛下多了几分好感。只有心里有百姓的皇帝和官,才能带出这样的兵。

一时间,宣汉附近又多了几座以凤凰命名的山。

……

消息传到宕渠,又传到八濛山大营,辛评、冯鸾等人忧心忡忡。

如果不采取措施,就这么僵持下去,人心向吴,蜀军很可能不战而败,形势将无法收拾。

于是,他们联合向曹操建议,立即进攻八濛山,击退徐晃部,打击吴军的士气,收拾人心。经过半个月的施工,渠水已经被截了一半。如果加紧施工几日,实现全部截流,再在八濛山东部、南部填出几条通道,就可以抢攻到徐晃身后,实现围歼。

与此同时,辛评还建议曹操下令曹昂出击,夺回西城,至少截断子午谷南端,让关中的物资无法进入西城,进入巴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逼退黄忠,守住益州。

听了辛评这句话,曹操看了辛评一眼,半天没说话。

辛评也知道这句话不动听,有损士气,其实已经承认了蜀军不是吴军对手,正面作战必败无疑。但他不得不说,事到如今,他们能倚仗的只有地利,如果让黄忠在巴西站稳了脚跟,蜀国就完了。曹操的主力无法支援其他战场,总有一路会溃败。

就在这个时候,法正也送来了消息,建议曹操不惜代价,强攻八濛山,尽可能歼灭徐晃部,挫吴军锐气,扭转眼前的不利形势。

曹操反复考虑,最后决定接受辛评等人的建议,强攻八濛山。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发起强攻,主要是根据之前的估算,徐晃抢到的粮食应该还能吃几天。他本想再等几天发起攻击,迫使徐晃增加消耗。一旦断粮,崩溃也就是两三天的事,可以一击得手。

现在发起进攻多少有些仓促,伤亡也会很大。一旦士气受挫,又让徐晃撑过了最困难的时机,能不能取胜就很难说了。

但他没有其他选择,总不能看着人心被黄忠一点点的瓦解。

他首先派人通知曹洪,让他将准备好的钱粮、物资送到大营。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他要求曹洪派重兵保护,并由曹休、曹真率中军骑兵接应。

然后,他要求庞武加快施工,在三日内完成渠水截流,构筑强攻八濛山东部的通道。

紧接着,他开始大练兵,做进攻前的最后准备。附近的山岭很多,他挑了一个和八濛山形势差不多的,组织部下进行攻防演练。一方面,这是为进攻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大造声势,让徐晃看到他的态度,不敢怠慢,加快粮食的消耗,尽可能的增加胜算。

曹操的小心思起到了作用。见蜀军加快了动作,渠水截流在即,主力又开始演练攻防战术,徐晃知道战斗随时可能开始,下令恢复一日三餐,每天六升米的供应。

没能劫到足够的粮食,又留下了好几百民夫,让徐晃的军粮一直很紧张。即使他命令将士在渠水捕鱼,到对面的山岭里打猎,想尽一切办法补充,还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削减口粮供应,由正常的六升减到四升,以便多支撑一段时间。

不交战时,这么做还能勉强支撑,战时却不行。吃不饱,会导致体力不足,不耐苦战,而且对士气影响很大。徐晃不敢冒这个险,明知这会增加消耗的速度,支撑的时间有限,也只能这么做。

大战在即,徐晃遣散了大部分民夫,只留下曾随王平出战的三百人。

第2478章 攻心

四天后,曹洪将筹集的粮草、物资送到八濛山大营。

为了确保安全,他亲自率领五千步卒护送,远放游骑、斥候,所有将士刀在手,弓在腰,一有风吹草动就准备作战。亏得只有一百多里,如果再远一点,不用吴军来打,他自己可能就紧张得崩溃了。

曹操对此很满意。曹洪父子虽然贪财、吝啬,却识大体,关键时刻可以依赖。曹馥虽然被冤枉了,这段时间却还是兢兢业业的做事,没出什么差错。

有了粮草,曹操犒赏大军,宣布赏格。

擒获徐晃者,不论生死,赏千金,封千户侯。其下各有差。斩吴军一级,赏千钱。

重赏之下有勇夫,尤其是当曹操将金灿灿的黄金堆在诸将面前时,一时间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恨不得立刻杀上八濛山,生擒徐晃。

第二天,曹操下令出战,亲自率部赶到渠水边,隔着刚刚挖出来的壕沟,对着数百步外的八濛山祭兵主,誓师,然后下令截断渠水。

一声令下,上百民夫将准备好的竹篱笆插进了渠水,更多的民夫扛着装泥土的草袋,奔到堰口,将草袋扔在缺口中。经过大半个月的施工,渠水中已经筑起了坝,只剩下中间还有一个两丈多宽的缺口。随着草袋被扔进水中,缺口渐渐合拢,渠水被截,水位迅速上涨,流向刚刚挖出的壕沟。

环绕八濛山的河段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仅仅半天功夫,就露出了两侧的浅岸,原来四五十丈宽的河道只剩下中间不足十丈宽的深沟。宽大的楼船失去了河水,搁浅在岸边,有两艘甚至因此倾覆。好在船上的吴军士卒见势不妙,提前下了船,没有人受伤。

一时间,蜀军欢声雷动,仿佛八濛山触手可及。

曹操却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准备工事,安排各部的作战位置,逐步将战线前推。

首先,他派曹真、曹休各率骑兵五百,步卒两千,在八濛山东侧立阵。八濛山东的渠水外是一片丘陵地,离连绵的山岭有四五里地。不管是徐晃撤退,还是有援军来,都要从那里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