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无为而治(1 / 2)

比特国王身为千古一帝,他的道心,中心思想就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

无为即不妄作为,需遵循客观规律而为。

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大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的指导下取得。

苏晓宁立即通过系统,总结出历史上自古以来无为而治的实际案例。

他也想做一个像比特国王这样的大修士,不仅仅为了自己而飞升。

“举国飞升”

就是上古修士的理想标准。

历史浩瀚,遵循黄老之术者昌,反之则亡。

秦,推崇法家,不遵黄老,

亡!

舜,无为而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战国七雄齐威王,尊黄老之术,成就霸业,尊为“东帝”。

西汉文景之治,推崇无为而治。

东汉汉武帝独尊儒术,废民生,穷兵黩武,春秋断狱,国将亡。

汉武帝下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这是知错就改,回归无为而治。

最值得一提的是,

盛唐也推崇无为而治,垂拱天下。

唐太宗曾谈其治国体会:

“夫安人宁国,惟在於君。

君无为则人乐,

君多欲则人苦。”

唐朝是自始至终尊老奉道的王朝。

唐朝帝王对老子尊称有加,自称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尊老子为圣祖,确定了道教为国教,并诏示天下,以抬高唐宗室的地位。

唐玄宗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45年,对老子及道教的尊崇达到了顶峰。

唐玄宗说老子是“万教之祖,号日玄元,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把老子列在孔子和释迦牟尼之上,道教在儒、佛之上。

明太祖是历史上第四位注释《道德经》的皇帝之一。

放牛娃出身的明太祖要亲自注释《道德经》,可见明太祖对道家理论的重视程度。

朱元璋阐述了他对“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

“道治天下,专其志而守之,所守在心,所为居衷,无形无影,乃道常存,即是无为无不为。”

同时大力倡导“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

“君子之持身行事,国王治国以陈纲纪,岂无知而无为?

在动以时而举必善,君子可以利人,国王可以利万物,即爱民治国者也。”

明太祖从叫花子到皇帝,平生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最同情平民百姓。

因此,明初的吏治是历代王朝中最为严酷的。

他曾经6次大规模肃贪,15万贪官人头落地,驸马、侄儿、宰相等都成刀下鬼。

但明太祖对待老百姓还是非常宽厚的。

他常警告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匮乏,好比新树不可折枝,小鸟不可拔羽”。

历史浩瀚,过眼云烟。

以史为鉴,苏晓宁明白了自古以来的治国之道,就是: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

比特国王与苏晓宁交谈甚欢。

苏晓宁一套一套的“无为而治”的理论,让比特国王在某些疑惑的地方豁然开朗,心中极为欢喜。

他感慨万千:

“本王年轻时候南征北战,一统万灵大陆,造下不少杀孽。

天下大统之后,采取无为而治,就是为了弥补因果,造福万民。